[動] 1.陳設、放置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供,設也。」《漢書.卷七一.疏廣傳》:「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,供張東都門外,送者車數百兩,辭決而去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九.李謫仙醉草嚇蠻書》:「桌上花瓶內供一枝碧桃花。」 2.貢獻、奉祀。如:「供佛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五三回:「咱們哪怕用一萬兩銀子供祖宗,到底不如這個有體面。」 3.從事、操持。如:「供職」。宋.陸游〈浣花女〉詩:「江頭女兒雙髻丫,常隨阿母供桑麻。」 [名] 祭品或供奉別人食用的菜餚。如:「果供」、「蜜供」。《晉書.卷三三.何曾傳》:「食必盡四方珍異,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一六回:「那院主獻了茶,又安排齋供。」
[動] 1.給予。如:「提供」、「供應」、「供給」。《文選.潘岳.藉田賦》:「故躬稼以供粢盛,所以致孝也。」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四:「主人辭不得,一日供他兩番,而今多了,也供不起了。」 2.受審者陳述案情。如:「供認」、「供出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八.局詐》:「司馬怒,執下廷尉。始供其引見者之姓名。」 [名] 受審者所陳說的案情紀錄。如:「口供」、「筆供」、「招供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八四回:「你說你親眼見的,怎麼今日的供不對?」
奉祀。[例]供佛 奉養。[例]供養 祭品或供給別人食用的菜餚。[例]供品、供物、果供 從事、擔任。[例]供職
給予。[例]提供、供應、供給 受審者陳述案情。[例]供認、供出 受審者所陳說的案情。[例]口供、筆供、招供
供給不及。如:「他一人賺的錢,供不上三個小孩念私校。」
1.僅海陸用,四縣為「餵」。飼養。例:供豬仔。 2.供給、餵養。例:供毋飽(養不起)。
1.給予。例:供給。 2.受審者說出案件實情。例:供認。 3.受審者所陳說的案情紀錄。例:口供。 4.祭祀時奉獻的物品。例:供品。
供養神佛或已死者。例:佢對佛祖相當尊敬,逐日鮮花水果供奉無停。(他對佛祖相當尊敬,每天鮮花水果供奉不停。)
供應和需求相互符合。例:風搓過後,本來供求相應个市場就變到供不應求。(颱風過後,本來供需相符的市場就變得供不應求。)
拿食物給豬吃。例:頭擺人供豬,輒常用豆箍摎番薯來供畀肥。(以前人餵豬,時常用豆餅跟番薯來讓牠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