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供人使喚的工役或車夫。如:「奴僕」、「僕人」。《詩經.小雅.正月》:「屢顧爾僕,不輸爾載。」唐.崔塗〈巴山道中除夜書懷〉詩:「漸與骨肉遠,轉於僮僕親。」 [代] 引申為自謙之詞。《文選.司馬遷.報任少卿書》:「僕雖罷駑,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。」《文選.曹植.與楊德祖書》:「僕少小好為文章,迄至於今。」 [動] 駕車。《論語.子路》:「子適衛,冉有僕。」
供人使喚的徒役。[例]奴僕、僕人 古人對平輩或晚輩的自謙之詞。常用於文言文。[例]僕始生六七月時,乳母抱弄於書屏下。(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)
舊時指被僱用至家裡,供使喚做雜務的人。[例]那位員外富甲一方,家中僕人著實不少。
被僱用供人使喚或做雜務的人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「程元玉同僕人出了店門,騎了牲口,一頭走,一頭疑心。」
僕人,受差遣的人。《董西廂》卷七:「門人報曰:『張先生僕至。』夫人與鶯教召,須臾入。僕使階前忙應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