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「國」。如:「魯國」、「齊國」。《易經.師卦.上六》:「大君有命,開國承家,小人勿用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漢興,天子之政行於郡,不行於國,制其守宰,不制其侯王。」 2.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團體。如:「中國」、「美國」。 3.城市。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遍國中無與立談者。」 4.地方。如:「水鄉澤國」。唐.王維〈相思〉詩:「紅豆生南國,秋來發故枝。」 5.姓。如春秋時齊國有國佐。 [形] 1.代表國家的。如:「國旗」、「國歌」。 2.本國的。如:「國人」、「國土」、「愛用國貨」。
古代諸侯或君王的封地。如春秋戰國時代的魯國、齊國、燕國。 擁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團體。如中華民國、美國、韓國等。 代表國家的。[例]國旗、國歌、國花 本國的。[例]國人、國土、國貨 地區。[例]水鄉澤國
古時稱皇帝的岳父為「國丈」。
傳統的帝制時代,國君是一國政權重心所繫,故用此語形容國君地位的重要。常用於老國君崩逝,新國君未立之前。
一個國家不能由兩個國君來統治,因國家的政權必須統一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國不堪貳,君將若之何?」
1.古代諸侯或君王的封地。例:齊國。 2.擁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團體。例:英國。 3.代表國家的。例:國花。 4.本國的。例:國人。
古時稱諸侯的封地為「國」,大夫的食邑為「家」。現指具備領土、人民、主權和政府四個要素的團體。例:聯合國係由當多國家共下組成个,最重要个宗旨係用平和个方法解決國際爭端。(聯合國是由許多國家共同組成的,最重要的宗旨是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國際爭端。)
即國庫署。為政府儲存現金、票據證券或其他財務的機關,由財政部主管。例:社會福利方面个主管,就係𫣆个國庫。(社會福利方面的主管,就是我們的國庫。)
國家安定,人民安樂。例:又係新个一年,大家祈求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(又是新的一年,大家祈求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)
本國出產的。例:技術个進步,讓大家對本國个國產品牌越來越有信心。(技術的進步,讓大家對本國的國產品牌越來越有信心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