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碎末、粉碴。如:「木屑」、「鐵屑」、「粉筆屑」。 [動] 1.研磨成碎片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屑桂與薑。」 2.顧惜、在乎。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傳》:「盡心納忠,不屑毀譽。」 3.認為值得的。多與「不」連用,有輕視之意。如:「不屑一顧」。 [形] 細碎的、微小的。《管子.地員》:「五沙之狀,粟焉如屑塵厲。」《文選.木華.海賦》:「崩雲屑雨,浤浤汩汩。」
碎末、粉碴。[例]木屑、鐵屑、粉筆屑 細碎、微小。[例]瑣屑 介意、在乎。[例]不屑毀譽 認為值得。[例]不屑一顧
1.勤勞不倦。《左傳.昭公五年》:「而屑屑焉習儀以亟,言善於禮,不亦遠乎。」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上》:「晨夜屑屑,寒暑勤勤,無時休息。」 2.瑣碎、微細的樣子。《後漢書.卷五二.崔駰傳》:「子笑我之沉滯,吾亦病子屑屑而已也。」 3.細雨飄飛的樣子。南朝梁.江淹〈水上神女賦〉:「日炯炯而舒光,雨屑屑而稍落。」唐.孟郊〈往河陽宿峽陵寄李侍御〉詩:「暮天寒風悲屑屑,啼鳥遶樹泉水噎。」 4.特意。《三國志.卷四五.蜀書.宗預傳》:「吾等年踰七十,所竊已過,但少一死耳,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?」
介意、在意。《宋史.卷四四一.文苑傳三.陳越傳》:「家徒壁立,不以屑意。」
流淚。南朝梁.何遜〈與崔錄事別兼敘攜手〉詩:「聞離常屑涕,是別盡淒清。」《隋書.卷一三.音樂志上》:「帝潸然屑涕。景興曰:『陛下何不樂也?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