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形] 有膽識、毫不畏懼人的。如:「勇敢」、「果敢」。《荀子.非十二子》:「齊給速通,不爭先人,剛毅勇敢,不以傷人。」 [副] 1.有膽量、不畏懼。如:「敢作敢當」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傳》:「吾攻趙旦暮且下,而諸侯敢救者,已拔趙,必移兵先擊之。」 2.表示冒昧。如:「敢請」。唐.李白〈為宋中丞自薦表〉:「不勝慺慺之至,敢陳薦以聞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一六回:「敢問軍師用甚計策,賺得本人上山?」 3.豈。《左傳.昭公三十年》:「若得從君而歸,固臣之願也,敢有異心!」 4.莫非、大概。元.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一折:「你敢是不肯,故意將錢鈔哄我?」《水滸傳》第五三回:「不是我,你敢錯認了!」
有膽量、不畏懼。[例]勇敢、果敢、敢作敢當 自言冒昧。[例]敢請、敢問
是否可以。含有盼望、祈求的意思。元.白樸《牆頭馬上》第二折:「把剔團圓明月深深拜:你方便,我無礙,深拜你個嫦娥不妒色,你敢且半霎兒霧鎖雲埋。」
放膽做事,無所顧忌。《隋唐演義》第六九回:「凡諸音樂,一習便能,敢作敢為,并不知宮中忌憚。」清.翁方綱《石洲詩話》卷四:「而誠齋較之石湖,更有敢作敢為之色,頤指氣使,似乎無不如意,所以其名尤重。」
勇於承擔,不逃避責任。《三俠五義》第七五回:「敢作敢當,才是英雄好漢。」
1.有勇氣、不害怕。例:敢做敢當。 2.自謙冒昧。例:敢問。
反詰的語氣詞,即難不成的意思。例:你兩儕生到恁相像,敢係兩姊妹?(你們兩個長得如此相像,難不成是兩姊妹?)
有勇氣、不害怕,敢承擔、不推卸責任。例:𠊎敢做敢當,佢愛仰般隨在佢。(我敢做敢當,他要如何隨他。)
人只要敢做,就沒人能管得動他。例:枵鬼搶飯坐大位,敢就贏人﹝又讀gam31 lu55 iang11 ngin11南﹞。(餓鬼搶飯坐尊位,敢做就沒人能管他。)
推測估計之詞,或許、大概。例:今晡日搞到忒暗了,敢怕赴毋著盡尾一枋車了。(今天玩得太晚了,恐怕趕不上最末一班車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