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見「歃血」條。
用嘴吸飲。[例]歃血為盟
古代盟誓時,用牲血塗在嘴邊,表示守信不悔。《穀梁傳.莊公二十七年》:「衣裳之會十有一,未嘗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」《淮南子.齊俗》:「故胡人彈骨,越人契臂,中國歃血也,所由各異,其於信一也。」也稱為「啑血」、「唼血」。
古人結盟時,雙方口含牲血或用血塗在嘴邊,表示誠信不渝。[例]六國本已歃血為盟,攜手抵禦秦國,後被張儀連橫政策所離間,反遭秦國所滅。
古代盟誓時,用牲血塗在嘴邊,表示誠信不渝。唐.蘇安恆〈請復位皇太子第二疏〉:「歃血為盟,指河為誓,非李氏不王,非功臣不封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三三回:「幽州刺史烏桓觸,聚幽州眾官,歃血為盟,共議背袁向曹之事。」也作「歃血而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