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動] 1.漂在水上或飄在空中。如:「漂浮」、「懸浮」。《詩經.小雅.菁菁》:「汎汎楊舟,載沉載浮。」唐.陳羽〈喜雪上竇相公〉詩:「千門萬戶雪花浮,點點無聲落瓦溝。」 2.顯現。如:「浮現」、「臉上浮著微笑。」 3.超過。如:「人浮於事」。《禮記.坊記》:「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,寧使人浮於食。」 [形] 1.在水上或空中的。如:「富貴於我如浮雲」。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陵鯉若獸,浮石若桴。」 2.表面的。如:「浮土」、「浮面」。 3.虛而不實的。如:「浮名」、「浮文」。 4.輕佻、不沉著。如:「輕浮」、「心浮氣躁」。
(一)之又音。
漂在水面上與「沉」相對。[例]漂浮、懸浮、載沉載浮 飄在空中。[例]飄浮、空浮 顯現。[例]臉上浮現笑容。 飄虛不實的。[例]浮名、浮誇 輕佻、不沉著。[例]輕浮、心浮氣躁 表面的。[例]浮面 凸顯於表面的。[例]浮雕 超過、多餘。[例]人浮於事
浮,罰。浮一大白本指罰酒。語本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一.善說》:「飲不釂者,浮以大白。」後引申為滿飲或痛飲。清.張潮《虞初新志.卷一三.黃周星.補張靈崔瑩合傳》:「一日靈獨坐讀劉伶傳,命童子進酒,屢讀屢叫絕,輒拍案浮一大白。」
記憶、想法等在心中湧現。[例]一聽到她逝世的消息,過去種種立刻浮上心頭。
1.漂在水上或空中,與「沉」相反。例:浮冇仔。 2.表面的。例:浮面。
1.漂在水上或空中,與「沉」相反。例:浮出來。 2.超過。例:人浮於事。 3.空虛、不實在。例:浮名。 4.輕佻、不冷靜。例:心浮氣躁。
1.熱躁不適。本字未定,從俗暫用。例:牙浮浮。 2.根部裸露。例:浮頭。
釣魚用的浮標。例:看著浮冇仔停動,就遽遽拉釣梹,魚仔正毋會走忒。(看到浮標動,就趕快拉釣桿,魚才不會逃走。)
形容很多東西漂浮在液體上。例:大水過忒了,河壩肚盡多垃圾浮浮冇冇。(大水過去了,河裡很多垃圾漂浮著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