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和熱。可燃物、燃點和氧氣是火的三要件。《書經.盤庚上》:「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?」《水滸傳》第四六回:「便去灶前尋了把草,灶裡點個火……那火頃刻開天也似般大。」 2.中醫指病理變化過程中,機能亢進的現象。如:「肝火」、「上火」、「退火」。 3.槍炮彈藥等武器稱為「火」。如:「軍火」、「火藥」。 4.五行之一。參見「五行」條。 5.姓。如明代有火源潔。 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 [形] 赤紅色的。如:「火紅」、「火狐狸」。唐.李白〈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〉詩:「天外飛霜下蔥海,火旗雲馬生光彩。」 [動] 1.燃燒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「昆蟲未蟄,不以火田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三.李靖傳》:「(李靖)軍次伏俟城,吐谷渾盡火其莽,退保大非川。」 2.動怒。如:「他一火,大家都不敢說話了。」 [副] 急速、緊急。如:「火速赴約」、「十萬火急」。《莊子.天地》:「彼且乘人而無天,方且本身而異形,方且尊知而火馳。」
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和熱。可燃物、燃點和氧氣是火的三要件。[例]爐火、燭火、柴火 急速、緊急。[例]火速、火急 動怒。[例]火大、發火、冒火 中醫指病理變化過程中,機能亢進的現象。[例]肝火、上火、退火 赤紅色的。[例]火紅、火狐狸 槍炮彈藥等武器。[例]軍火、火藥 五行之一。
比喻使事態更加擴大或惡化。[例]爸爸為了弟弟遲歸的事已經很生氣,你不要再火上加油了。
比喻使事態更加擴張或惡化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回:「三荷包也不睬他,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」。也作「火上添油」、「火上澆油」。
1.冰遇火即融。比喻非常容易。《西遊記》第三五回:「潑魔苦苦用心拿我,誠所謂水中撈月;老孫若要擒你,就好似火上弄冰。」也作「火上弄冰凌」。 2.比喻不能持久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八二回:「火上弄冰,不禁幾日,弄得精光,連飯也沒有得吃。」
1.物體燃燒時所產生的光和熱。可燃物、燃點和氧氣是火的三要件。例:火灰、火炭。 2.動怒。例:火氣。 3.中醫指病理變化過程中,機能亢進的現象。例:肝火。 4.槍炮彈藥等武器。例:軍火。 5.五行之一。例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
形容光線非常明亮。例:愛考試了,逐間宿舍半夜還火光光。(快考試了,每間宿舍半夜都還燈火通明。)
用以吹入氣體,輔助燃燒的長筒,多半以竹子製成。例:毋知仰般,火毋會著,害𠊎吹火吹筒吹到面紅濟炸。(不知為何,火不著,使得我吹火筒吹得面紅耳赤。)
舊時放置煤炭用以取暖的竹製提籃。例:還細个時節,逐擺堵著寒天落雨﹝落水﹞,阿姆會覆隻大竹籃在火囪頂焙衫褲。(還小的時候,每回碰到寒冬雨天,母親會在火囪上蓋上個大竹籃烘乾衣服。)
1.比喻非常生氣。例:明明做毋得个事情,佢挑挑去做,想著這𠊎就當火大。(明明做不得的事情,他偏去做,想到這我就一肚子火。) 2.比喻自討沒趣。例:較做佢也毋會承蒙你,尞較贏哪!做火大係無?(再努力做他也不會感謝你,休息比較好!做什麼做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