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古代邊防警報、求援用的煙火信號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夫邊郡之士,聞烽舉燧燔,皆攝弓而馳,荷兵而走。」唐.杜甫〈秦州雜詩〉二○首之一八:「警急烽常報,傳聲檄屢飛。」
古代邊防警報、求援用的煙火信號。[例]烽火、烽煙
烽火臺。用來偵察敵人的地方。如:「前方烽候傳來備戰的訊息,軍隊馬上進入緊急狀態。」
戍守烽火臺的兵士。唐.戎昱〈塞上曲〉:「山頭烽子聲聲叫,知是將軍夜獵還。」
警備敵人入侵的望樓。南朝宋.鮑照〈蕪城賦〉:「是以板築堆堞之殷,井幹烽櫓之勤。」
古代在邊境防守時用來示警、求援的一種煙火信號。例:烽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