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樂器名,吹管樂器。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。用十三至十七根裝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,裝在一個鍋形的底座上製成。演奏時以口接於吹管,分別以指按簧管,吹之發聲。能奏和聲,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,其音色清晰透亮。今常用的高音笙多為三十六簧,常用於獨奏與合奏。目前還有中音笙、次中音笙、低音笙,多用於合奏。 2.古代東方之樂。《周禮.春官.眡瞭》:「凡樂事,播鞀,擊頌磬、笙磬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東方曰笙。笙,生也。在西方曰頌。」清.孫詒讓.正義:「東方之樂,與樂器之笙物異,而取義於生則同也。」 3.竹簟。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五:「簟,宋、魏之間謂之笙。」晉.左思〈吳都賦〉:「桃笙象簟,盛於筒中。」李善注引劉逵曰:「桃笙,桃枝簟也,吳人謂簟為笙。」
樂器名。屬簧管樂器。用十三至十七根裝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,裝在一個鍋形的底座上製成。演奏時以口接觸吹管,分別以指按簧管控制音色,吹氣發聲。[例]細雨夢回雞塞遠,小樓吹徹玉笙寒。(五代十國.李璟(ㄐㄧㄥˇ)〈浣溪沙.菡萏香銷翠葉殘〉詞)
泛指奏樂唱歌。[例]紂王荒淫無度,夜夜笙歌。
合笙歌唱。亦泛指奏樂唱歌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七:「玄宗在宮中賞月,笙歌進酒,憑倚白玉欄杆,仰面看著,浩然長想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四回:「前去飲酒作樂,真正是笙歌徹夜,燈火通宵。」
歌聲、奏樂聲充滿各處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一九回:「此時四馬路上,正是笙歌匝地,鑼鼓喧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