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形] 善。《爾雅.釋詁上》:「臧,善也。」《詩經.邶風.雄雉》:「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」唐.柳宗元〈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〉:「輒乃黜其不臧,究世之謬。」 [動] 稱許、頌揚。漢.王充《論衡.自紀》:「文德不豐,非吾所臧。」《晉書.卷四十九.阮籍傳》:「籍雖不拘禮教,然發言玄遠,口不臧否人物。」 [名] 1.奴隸、奴婢。《荀子.禮論》:「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穀,猶且羞之。」 2.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。通「贓」。《漢書.卷九○.酷吏傳.尹賞傳》:「終身廢棄無有赦時,其羞辱甚於貪汙坐臧。」 3.姓。如漢代有臧洪。
善、好。[例]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(《詩經.邶(ㄅㄟˋ)風.雄雉》) 稱許、頌揚。[例]臧否人物 姓。
1.善惡得失。《詩經.大雅.抑》:「於呼小子,未知臧否。」《文選.諸葛亮.出師表》:「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,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」 2.評論、褒貶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街談巷議,彈射臧否,剖析毫釐,擘肌分理。」
褒貶品評人物的好壞。《晉書.卷四九.阮籍傳》:「籍雖不拘禮教,然發言玄遠,口不臧否人物。」《南史.卷一九.謝晦傳》:「靈運父瑍無才能,為秘書郎早卒,而靈運好臧否人物。」
臧、穀二人共同牧羊,一個只顧著讀書,一個只顧著賭博,結果都丟失了自己放牧的羊。典出《莊子.駢拇》。後比喻凡有虧職守,不論其理由多麼光明正大,都難逃失職之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