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由於回歸年的長度不剛好是朔望月或太陽日的整數倍,為調整曆法與這些天象間的差距,必須在適當的年分中增加完整的一日或一個月,稱為「閏」。參見「閏年」、「閏月」條。 2.偏。參見「閏統」、「閏位」條。
由於曆法中年、月、日的劃分與地球公轉一周的日數時間不能配合,為調整曆法與天象間的差距,在適當年分中增加一日或一個月,稱為「閏」。[例]閏年、閏月、閏日
舊稱非正統的帝位。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》贊曰:「紫色鼃聲,餘分閏位。」漢.服虔.注:「言莽不得正王之命,如歲月之餘分為閏也。」
指陽曆的二月有二十九天,或陰曆有閏月的一年。[例]陽曆每四年有一個閏年,全年共三百六十六天。
凡陽曆當年二月有二十九日,即全年為三百六十六日;或陰陽合曆有閏月的那一年,均稱為「閏年」。宋.蘇軾〈退圃〉詩:「園中草木春無數,只有黃楊厄閏年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