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稱謂:(1)婦女對丈夫母親的稱呼。如:「舅姑」、「翁姑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八年》:「伯石始生,子容之母走謁諸姑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偶會》:「父歿而子嗣,姑死而婦代。」(2)婦女對丈夫姐妹的稱呼。如:「姑嫂」、「大姑」、「小姑」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卻與小姑別,淚落連珠子。」唐.李白〈去婦詞〉:「回頭語小姑,莫嫁如兄夫。」(3)子女對父親姐妹的稱呼。如:「姑媽」。《新唐書.卷一一五.狄仁傑傳》:「且姑姪與母子孰親?」 2.泛稱婦女。如:「小姑獨處」。《呂氏春秋.先識覽.先識》:「商王大亂,沉于酒德,辟遠箕子,爰近姑與息。」 3.出家修行的女子。如:「尼姑」、「道姑」。元.關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「逐朝每日到俺這觀裡來,與貧姑攀話。」 4.姓。如春秋時越國有姑浮。 [副] 暫且。如:「姑且一試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,子姑待之。」
稱謂:(1) 婦女對丈夫的母親的稱呼。[例]舅姑、翁姑 (2) 婦女對丈夫的姊妹的稱呼。[例]大姑、姑嫂、小姑 (3) 子女對父輩姊妹的稱呼。[例]姑婆、姑媽、姑姑 泛稱婦女。[例]姑娘、村姑、小姑獨處 出家修行的女子。[例]道姑、尼姑 暫且。[例]姑且一試、姑妄言之
稱謂。稱姑母的丈夫。[例]每逢爺爺或奶奶生日時,姑丈一定陪著姑姑遠從金門回來為老人家祝壽。 △姑父、姑爹
稱謂。稱姑母的丈夫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「兩人進來,請姑丈轉上,拜了下去。」也稱為「姑夫」、「姑父」、「姑爹」。
稱謂。稱妻子的姑父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七回:「我便是王老爹的孫女婿,你老人家可不是我的姑丈人嗎!」
1.稱謂。(1)婦女對丈夫姐妹的稱呼。例:細姑。(小姑。)(2)子女對父親姐妹的稱呼。例:阿姑。 2.泛稱婦女。例:村姑。 3.出家修行的女子。例:道姑。 4.姓。
稱謂。 1.稱呼姑丈的父親。例:講著釣魚(仔),姑丈公盡有興頭。(說到釣魚,姑丈的父親就非常有興趣。) 2.稱呼姑婆的先生。例:姑婆同姑丈公結婚有五十零年了,感情盡好。(姑婆跟姑丈公結婚有五十多年了,感情很好。)
稱謂。 1.稱丈夫的姑母。例:逐年八月初一做平安戲,姑婆會來尞幾日。(每年八月初一做平安戲時,姑婆會來玩幾天。) 2.稱祖父的姊妹。例:姑婆摎阿公戴兩隔壁,想愛看佢兩儕實在當方便。(姑婆和爺爺就住在隔壁,想要探望他們兩人真的很方便。)
小姑和嫂子。例:這兩姑嫂感情盡好,輒輒看得著佢兩儕共下在該無閒屋下个事情。(這姑嫂倆感情相當不錯,常常看得到她們兩個人一起在忙家裡的事情。)
稱謂。一家的父親與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姊弟的親戚關係,雙方兒子的互稱。例:頭前企等該儕就係吾个姑表兄弟,有看著無?(前面站著的那位就是我的姑表兄弟,有沒有看到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