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動] 1.保衛、護衛。《集韻.去聲.翰韻》:「扞,衛也。或作捍。」如:「捍衛國土」。唐.韓愈〈張中丞傳後敘〉:「守一城,捍天下,以千百就盡之卒,戰百萬日滋之師。」 2.阻止、抵禦。《禮記.祭法》:「能禦大菑而祀之,能捍大患而祀之。」 3.違抗。如:「捍命不降」。《北齊書.卷四七.酷吏傳.宋遊道傳》:「對捍詔使,無人臣之禮,大不敬者死。」 [名] 古時射手左臂上所帶的皮製袖套,具有保護作用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八上.釋器》:「拾、捍、韝,韘也。」疏證:「拾、捍、韝,皆謂遂也,著於左臂所以扞弦也。」 [形] 凶暴、勇猛。通「悍」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無私劍之捍,從斬首為勇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九.貨殖傳》:「上谷至遼東……大與趙、代俗相類,而民雕捍少慮,有魚鹽棗栗之饒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人雕捍,言如雕性之捷捍也。」
保衛、護衛。[例]捍衛國土 阻擋、抵禦。[例]捍拒 違抗。[例]捍命不降
賴債。南朝梁.王琰《冥祥記.趙泰》:「兩舌者作鴟梟、鵂鶹;捍債者為驢、騾、牛、馬。」
防衛、抵禦。《後漢書.卷八三.逸民傳.逢萌傳》:「行至勞山,人果相率以兵弩捍禦,吏被傷流血,奔而還。」
保衛、防衛。[例]軍人捍衛國家的精神,真是令人敬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