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植物的器官,大多向地下生長,具有固定、吸收水分及無機鹽的功能,某些種類,亦有貯藏養分的功能。如:「落葉歸根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七步詩〉:「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」唐.李白〈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〉:「流波思其舊浦,落葉墜於本根。」 2.物體的基部、下部。如:「耳根」、「牙根」。唐.白居易〈早春〉詩:「滿庭田地溼,薺葉生牆根。」 3.事物的本源。如:「禍根」、「病根」、「追根究底」。唐.獨孤及〈夢遠遊賦〉:「止水不波,浮雲無根。」宋.蘇軾〈李氏山房藏書記〉:「而後科舉之士,皆束書不觀,遊談無根,此又何也。」 4.事物的存底。如:「票根」、「存根」。 5.量詞。計算細長形物體的單位。如:「一根棍子」、「三根筷子」。 6.姓。如周代有根牟子。 [動] 深植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君子所性,仁義禮智根於心。」 [副] 澈底的。如:「根絕」、「根除」。
植物的基部,多半長在土裡,具有固定、吸收或貯藏水分、養分的功能。[例]樹根、草根 物體的基部、底部。[例]耳根、牙根、髮根 事物的本源。[例]禍根、病根 事物的存底。[例]票根、存根 深植。[例]根植 澈底。[例]根絕、根除 量詞。計算細長形物體的單位。[例]一根棍子、三根筷子
1.植物體向土中生長的部分。如:「老榕樹的根兒又粗又大。」 2.物體的下部。 3.事物的本源、根由。如:「你如此急切的窮根兒問底兒,我真不曉得該從何講起?」 4.量詞。計算細長形物體的單位。如:「一根兒」。
靠近、貼近。如:「年根兒底下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「公子也不理他,由他在窗根兒底下鬧去,好容易聽他往北彈了去了,早有人在那裡接著叫住。」
澈底查核、查究。宋.王明清《揮麈錄後錄》卷二:「祖宗開國以來,西北兵革既定,故寬其賦役,……政和間謀利之臣建議,以為彼處減匿稅賦,乃創置一司,號西城所,內侍李彥主治之,盡行根刷拘催,專供御前支用。」元.周密《齊東野語.卷一.孝宗聖政》:「舊法,未經任人,不許堂差,時相欲示私恩,則取部闕而堂除之,上知其故,遂令根刷姓名進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