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動] 1.停留、靜止。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是故能天運地滯,輪轉而無廢。」《文選.何晏.景福殿賦》:「鳥企山峙,若翔若滯。」 2.凝聚、積聚。《周禮.地官.廛人》:「凡珍異之有滯者,斂而入于膳府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七.魏徵傳》:「尚書省滯訟不決者,詔徵平治。」 [形] 不流通。如:「凝滯」、「積滯」。
停止、不流通。[例]停滯、滯留、滯銷
1.沉滯。《呂氏春秋.仲夏紀.古樂》:「昔陶唐氏之始,陰多滯伏而湛積。水道壅塞,不行其原。」 2.無意進取、意志消沉。
固執不通。《後漢書.卷三五.鄭玄傳》論曰:「守文之徒,滯固所稟,異端紛紜,互相詭激,遂令經有數家,家有數說。」《宋史.卷八五.地理志一》:「大率東人皆朴魯純直,甚者失之滯固,然專經之士為多。」
困守一隅或久居他鄉,不得歸返的人。漢.揚雄〈逐貧賦〉:「久為滯客,其意謂何?」唐.盧綸〈無題〉詩:「才大不應成滯客,時危且喜是閒人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