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花或花序基部之退化葉或葉狀結構。如:「含苞待放」。 2.蓆草。可用來編織席子、草鞋等。 [動] 1.將東西包裹起來。通「包」。 2.容納。晉.左思〈魏都賦〉:「巷苞諸公,都護之堂,殿居綺窗。」 3.總攬。三國魏.何晏〈景福殿賦〉:「兼苞博落,不常一象。」 [形] 草木茂盛。如:「竹苞松茂」。
花蒂上包著未開花朵的小葉片。[例]花苞、含苞待放
含苞未開的花蕾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湖裡有十來枝荷花,苞子上清水滴滴,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。」
居喪時所穿的草鞋。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苞屨扱衽厭冠,不入公門。」
一種類似棕櫚的竹子。《晉書.卷九二.文苑傳.伏滔傳》:「龍泉之陂,良疇萬頃,舒六之貢,利盡蠻越,金石皮革之具萃焉,苞木箭竹之族生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