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擬] 形容撞擊金石的聲音。如:「鼕鼕鏘鏘」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進則揖之,退則揚之,然後玉鏘鳴也。」
金石互相撞擊的聲音。[例]鏗鏘、鏘鏘
1.擬聲詞:(1)形容玉石撞擊聲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四回:「衣冠濟濟,劍佩鏘鏘,分班侍立。」(2)形容鈴聲。《詩經.大雅.韓奕》:「百兩彭彭,八鸞鏘鏘。」漢.秦嘉〈贈婦詩〉三首之三:「肅肅僕夫征,鏘鏘揚和鈴。」(3)形容鳳凰和鳴聲。《左傳.莊公二十二年》:「鳳凰于飛,和鳴鏘鏘。」 2.高聳巍峨的樣子。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傳》:「命琅掌策駟兮,踰高閣之鏘鏘。」 3.行走的樣子。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出車檻檻,被練鏘鏘。」也作「蹡蹡」。
1.金玉石互相撞擊的聲音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進則揖之,退則揚之,然後玉鏘鳴也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東皇太一》:「撫長劍兮王珥,璆鏘鳴兮琳琅。」 2.比喻夫妻相親相愛。語本《左傳.莊公二十二年》:「鳳皇于飛,和鳴鏘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