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山、水彎曲轉角的地方。如:「海隅」。唐.杜甫〈潼關吏〉詩:「要我下馬行,為我指山隅。」 2.角、角落。如:「牆隅」、「四隅」。《詩經.邶風.靜女》:「靜女其姝,俟我於城隅。」 3.邊、旁。《樂府詩集.卷三七.相和歌辭十二.古辭.隴西行》:「桂樹夾道生,青龍對道隅。」 4.邊遠的地方。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經營四隅,還反於樞。」 5.事物的一端或一面。《後漢書.卷四九.仲長統傳.贊曰》:「舉端自理,滯隅則失。」
角、角落。[例]城隅、東南隅 邊、旁。[例]道隅、海隅
將近正午的時候。《淮南子.天文》:「日出于暘谷,……至于衡陽,是謂隅中;至于昆吾,是謂正中。」也作「禺中」。
類推。語本《論語.述而》:「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」
坐在一邊。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曾子寢疾,病,樂正子春坐於床下,曾元、曾申坐於足,童子隅坐而執燭。」宋.無名氏《李師師外傳》:「帝賜師師隅坐,命鼓所賜蛇跗琴,為弄梅花三疊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