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名] 1.墓道。《玉篇.阜部》:「隧,墓道也。」唐.范傳正〈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〉:「猗歟琢石為二碑,一藏幽隧一臨歧。」 2.地下通道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。」 3.通路、要道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初,陳侯會楚子伐鄭,當陳隧者井堙木刊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升降不由阼階,出入不當門隧。」 4.古代邊塞上守烽火的亭子。通「燧」。《文選.班彪.北征賦》:「登鄣隧而遙望兮,聊須更以婆娑。」三國魏.王粲〈七哀〉詩三首之三:「登城望亭隧,翩翩飛戍旗。」 [動] 挖掘地道。《新唐書.卷一三六.李光弼傳》:「思明宴城下,倡優居臺上靳指天子,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。」
地下通道。[例]隧道
一種蜜蜂。職司於地下造隧道貯蜜,以供幼蟲之食餌。其體黑色,腹部卵形有光,長約四分。初秋時最多。
貫穿山脈、海峽、河道或地下,供行人、車輛等通行的通道。[例]這條隧道貫通兩地交通,從此人車不必再繞山而行。
1.貫穿因山脈或海峽等地形因素阻隔的通道。如:「雪山隧道」、「海底隧道」。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比水注》:「隆山南有一小山,山阪有兩石虎相對,夾隧道,雖處蠻荒,全無破毀,作制甚工,信爲妙矣。」宋.鄧牧《洞霄圖志.卷六.碑記門.天柱觀記》:「今天柱山即《真誥》所謂大滌洞天者也,內有隧道,暗通華陽。」 2.古稱墓前的甬道為隧道。《晉書.卷三四.列傳.杜預》:「其造冢居山之頂,……其隧道唯塞其後而空其前。」唐.褚亮〈左屯衞大將軍周孝範碑銘并序〉:「薨徂之日,朝野興悼,恩加丘隴,禮備哀榮,爰命有司,立碑隧道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