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不犯秋毫

ㄅㄨˋ ㄈㄢˋ ㄑㄧㄡ ㄏㄠˊ (變) ㄅㄨˊ ㄈㄢˋ ㄑㄧㄡ ㄏㄠˊ

即「秋毫無犯」。見「秋毫無犯」條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秋毫無犯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秋毫無犯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據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載、項羽代秦、進入關中後、劉邦的部屬曹無傷派人來告密、說劉邦攻破秦咸陽想要在關中稱王、並且把珍寶據為己有。項羽聽了很生氣決定攻打劉邦。項羽的叔父項伯知道這個消息後、想到好友張良正在劉營、於是連夜趕去見他、要他快點離開。可是張良不肯、反而引他見劉邦。劉邦向項伯獻酒祝壽、定下兒女婚約、接著說:「我自進入關中後、軍紀嚴明、秋毫般細微的東西都不敢動用、官民登記簿冊、查封府庫、日夜等待將軍早日到來。我所以派兵鎮守函谷關、是為了防止盜賊出入、和突發事變。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、怎麼敢造反呢!希望回去代為向將軍說明。」項羽聽到項伯的轉述承諾好好對待劉邦。又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 亦載、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後、分析楚漢兩軍形勢、認為和項羽的殘暴不仁相較、劉邦進入關中後、軍紀嚴明、連秋毫般細微的事物都不敢傷害、並廢除秦國的苛法、只和百姓約法三章、所以秦民都希望劉邦成為秦王。後來「秋毫無犯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對任何東西都不侵犯、絲毫都不取用。

書證

  1. 唐.李德裕〈賜王宰詔意〉:「若能捨逆效順、速自歸降、非但生全、仍加優賞。克城之後、不犯秋毫。」
  2. 《飛龍全傳》第四四回:「大軍在路、浩浩蕩蕩望潼關進發、於路不犯秋毫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不犯秋毫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