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、指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、佛教徒沿用以禮敬三寶(佛、法、僧)。※語出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卷一。後用「五體投地」比喻非常欽佩對方。
致敬儀式、指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、佛教徒沿用以禮敬三寶。&比喻非常欽佩。
用在「虔心跪拜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景仰佩服」的表述上。
反義:嗤之以鼻
「五體投地」是佛教徒用以禮敬三寶(佛、法、僧)的儀式、以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行禮、見用於佛經中。如唐.中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的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經中述及阿難、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、及十大弟子之一、有「多聞第一」的稱號。有一次他出外托缽化緣、受到淫女魔咒誘惑不能自持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關頭、他心中動念向佛陀求救、佛陀受到感應立即派文殊菩薩將他救回。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、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、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。佛陀就問他:「你的心在何處?」他回答:「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。」結果被佛陀否定了。可是他不服氣、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、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。這時候他起身、露出右肩、右膝著地、雙手合十、請求佛陀大發慈悲開示眾生、使眾生能夠認識自己的真心本性、說完隨即行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的大禮。「五體投地」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、在《翻譯名義集.眾善行法.槃那寐》中記載:「三頭至地者、即五體投地、故大論云:『人之一身、頭最為上、足最為下、以頭禮足、恭敬之至。』」佛教徒沿用此禮來敬奉佛陀、佛法、僧人。後來「五體投地」也被用來比喻非常欽佩對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