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人的智慧和力量,能夠克服自然阻礙,改造環境。#語本《逸周書.卷三.文傳解》。
01.宋.劉過〈襄陽歌〉:「歌曰:『人定兮勝天,半壁久無胡日月。』」 02.宋.汪藻〈星變請御正殿表〉:「雖星移應德,本繇和氣之乖,然人定勝天,卒致妖氛之息。」 03.《喻世明言.卷九.裴晉公義還原配》:「假如上等貴相之人,也有做下虧心事,損了陰德,反不得好結果。又有犯著惡相的,卻因心地端正,肯積陰功,反禍為福。此是人定勝天,非相法之不靈也。」 04.《聊齋志異.卷六.蕭七》:「今八年之好,行將別矣,請為君極力一謀,用解從前之惑。彼雖不來,寧禁我不往?登門就之,或人定勝天,不可知。 」
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,能夠克服自然阻礙,改造環境。
反義:成事在天、聽天由命
參考詞語:「人強勝天、人眾勝天、人謀敓天造」
《逸周書》原名《周書》,或稱《汲冢周書》,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,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。〈文傳解〉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,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,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,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,在合宜的季節耕種、打獵、砍伐草木,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,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,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。其中提到:「兵強勝人,人強勝天」,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,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、克服自然阻礙。後來「人定勝天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,能夠克服自然阻礙,改造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