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入不支出

ㄖㄨˋ ㄅㄨˋ ㄓ ㄔㄨ
  1. 收入少而支出多。宋.朱熹〈行宮便殿奏劄三〉:「本路土瘠民貧……入少出多,往往例於常賦之外,多收加耗,重折價錢,尚且入不支出,公私俱困。」也作「入不敷出」。

入不支出

ㄖㄨˋ ㄅㄨˋ ㄓ ㄔㄨ

支,支持。「入不支出」猶「入不敷出」。見「入不敷出」條。01.宋.朱熹〈行宮便殿奏劄三〉:「本路土瘠民貧,無他生理,而州縣歲計,入少出多,往往例於常賦之外,多收加耗,重折價錢,尚且入不支出,公私俱困。」

用法

01.宋.朱熹〈行宮便殿奏劄三〉:「本路土瘠民貧,無他生理,而州縣歲計,入少出多,往往例於常賦之外,多收加耗,重折價錢,尚且入不支出,公私俱困。」

辨識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入不敷出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入不敷出」,指收入不夠支出。出現這句成語文獻如清朱彝尊的《竹垞詩話.卷下.臣士下.倪嘉慶》中,在明朝崇禎年間,邊患紛擾,流賊頻仍,戰事紛起十餘年。加上北方大旱,百姓無以為生,當然也就無力納稅,國家的支出多於收入,歲額缺至二百三十餘萬,國庫漸漸空虛。倪嘉慶是管理賦稅的長才,他針對財政空虛的問題,對崇禎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,無奈不被接受,後竟導致明亡。朱彝尊認為,如果當時崇禎皇帝能夠採納倪嘉慶的建言,也許明朝就能延緩滅亡的命運實在是非常可惜。後來「入不敷出」可能就是出自此處,用來指收入不夠支出。


有提到「入不支出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