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尚自然形態生活所形成的青年團體。其思想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存在主義,萌芽於歐洲,西元1967年左右,出現於美國,後擴大至世界各國,最後終告自然消散。嬉皮信奉非暴力倫理,捨棄既成的社會風俗習慣,穿著舉止率性隨便,經常蓬頭垢面,喜歡飲酒、服用迷幻藥或吸食大麻煙,男女關係紊亂。[英]hippies [例]美國六○年代的嬉皮具體反映出當時國內反戰的情緒。[△] 嬉痞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30628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一種崇尚自然形態生活的青年集團。為英語hippie的音譯。其思想起源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存在主義,萌芽於歐洲,西元一九六七年左右,出現於美國,後蔓延至世界各國,最後終告自然消散。嬉皮信奉非暴力倫理,捨棄既成社會的風俗習慣,穿著舉止率性,經常蓬頭垢面,喜歡飲酒、服用迷幻藥或吸食大麻煙。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306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