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眾生在六道輪迴中不斷地改變形相而神識依舊不變。語出唐.寒山〈詩〉其二一二。後用「改頭換面」比喻形式雖改變,而實質未變。亦用於比喻一個人澈底改變,有重新做人之意。 △「改頭換尾」
01.唐.寒山〈詩〉其二一二:「蟻巡環未息,六道亂紛紛。改頭換面孔,不離舊時人。」(源) 02.《朱子語類.卷一○九.朱子六.論取士》:「今人作經義,正是醉人說話。只是許多說話改頭換面,說了又說,不成文字!」 03.《水滸傳》第二九回:「且教:改頭換面來尋主,剪髮齊眉去殺人。」 04.明.屠隆《曇花記》第三齣:「縱然再得人身,改頭換面,重來不識自家人。」 05.《平妖傳》第六回:「若得道之後,可往東京度取卿女,雖然改頭換面,卿亦自能認也。」 06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○:「冤債原從隔世深,相逢便起殺人心。改頭換面猶相報,何況容顏儼在今?」 07.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「說不得花了本錢,也把那新出的教科書購辦幾種,拿出做八股時套襲成文的法子,改頭換面,做成若干種,也想去賣錢。」
比喻形式雖改變,而實質未變。&比喻一個人澈底改變,有重新做人之意。
寒山,是唐代的隱士,也是一位高僧。姓名和生卒年均不可考,因為長期隱居於天臺的寒巖,因而稱為寒山或寒山子。其詩風與早期的禪宗思想一致,蘊函深奧的哲理。在這首詩中,寒山提到輪迴的苦痛是令人害怕的。眾生在六道中轉化不休,是一片紛亂的景象,在這輪迴中,眾生一直不斷地改變外在的容貌,然而相對的內在實質,則是完全沒有改變。「改頭換面」就是直接摘自詩中的一個成語,被用來比喻形式雖然改變,然而實質卻未因而改變。亦用於比喻一個人澈底改變,有重新做人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