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朋比為奸

ㄆㄥˊ ㄅㄧˋ ㄨㄟˊ ㄐㄧㄢ
  1. 彼此勾結做壞事。
    [例]他們朋比為奸,盜用公款,終於案發入獄

[似]狼狽為奸

朋比為奸

ㄆㄥˊ ㄅㄧˋ ㄨㄟˊ ㄐㄧㄢ
  1. 彼此勾結壞事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後張讓、趙忠、封諝、段珪、曹節、侯覽、蹇碩、程曠、夏惲、敦勝十人朋比為奸,號為『十常恃』。」《蕩寇志》第九回:「蔡京班師回朝,不日到了東京,面聖謝恩,同童貫朋比為奸,官家竟被他們瞞過。」也作「朋比作奸」、「朋比作仇」。

朋比為奸

ㄆㄥˊ ㄅㄧˋ ㄨㄟˊ ㄐㄧㄢ

互相勾結做壞事。語本《新唐書.卷一五二.李絳列傳》。 朋黨比周

用法

互相勾結做壞事。貶義。

用在「勾結作惡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朋比為奸的流氓、結夥搶劫、終於被逮捕了。
  2. 這幾個朋比為奸的商人和官員、最後都被移送法辦
  3. 他們專做違法犯紀的事情、你可別和他們朋比為奸!
  4. 去做這種朋比為奸的違法勾當、真是讓人感到不恥。
  5. 這幾個無賴朋比為奸、無惡不作、村裡人都恨死他們了。
  6. 東窗事發之後、朋比為奸的幾個人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
  7. 他們兩人朋比為奸、盜領公款、最後東窗事發、均移送法辦。
  8. 你和這些壞朋友朋比為奸的勒索搶劫、難道不怕受到法律的制裁嗎?

辨識

近義:朋黨比周狼狽為奸

參考詞語:「朋比作奸、朋比作仇

典故說明

李絳(西元764∼830)、字深之、唐朝贊皇人。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、國勢漸衰、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、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。李絳一向行正道、勇於犯顏直諫、深得唐憲宗的欣賞、每每徵詢其意見、協調事務。典源此處是摘自《新唐書.卷一五二.李絳列傳》、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、唐憲宗深以為慮、因而詢問李絳、李絳說:「自古以來君主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、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、完全不顧忠義道德。而正直的君子、則盡忠職守、不圖其他的利益、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。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、彼此同心而愛國、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、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、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。以私利為趨向的人、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、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。而遵守正道的人、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、毀謗、往往不得善終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、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、這樣的形勢、身為一國的君主、怎能不加以戒惕!」後來「朋比為奸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。

書證

  1. 宋.高登〈上淵聖皇帝書〉:「主辱臣死、此曹當盡伏誅、今且偃然自恣、尚欲朋比為奸、蒙蔽天日。」
  2. 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後張讓、趙忠、封諝、段珪、曹節、侯覽、蹇碩、程曠、夏惲、郭勝十人朋比為奸、號為『十常侍』。」
  3. 《明史.卷二○六.陸粲列傳》:「御史戴金承風搏擊、甘心鷹犬、皆萼姻黨、相與朋比為奸者也。」
  4. 清.昭槤《嘯亭續錄.卷二.金司寇》:「故使司員朋比為奸、文成公所貽良法、更改無餘、至今猶為烈也。」
  5. 《蕩寇志》第九回:「蔡京班師回朝、不日到了東京、面聖謝恩、同童貫朋比為奸、官家竟被他們瞞過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朋比為奸」

有提到「朋比為奸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