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一靠近就覺得很熱。比喻地位尊貴,勢燄熾盛。#語出唐.裴庭裕《東觀奏記》卷中。後亦用「炙手可熱」比喻廣受歡迎,名聲極盛。
01.唐.裴庭裕《東觀奏記》卷中:「時人語曰:『炙手可熱,楊、鄭、段、薛;欲得命通,魯、紹、瓌、蒙。』」(源) 02.唐.崔顥〈霍將軍〉詩:「莫言炙手手可熱,須臾火盡灰亦滅。莫言貧賤即可欺,人生富貴自有時。」 03.唐.杜甫〈麗人行〉:「炙手可熱勢絕倫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」 04.明.高明《琵琶記.伯喈思家》:「我夫人雖則賢慧,爭奈老相公之勢,炙手可熱。」
比喻地位尊貴,勢燄熾盛。&比喻廣受歡迎,名聲極盛。
近義:如日中天、勢燄熏天
反義:乏人問津
參考詞語:「勢可炙手、炙手之勢、炙手而熱、熱可炙手」
炙,音ㄓˋ,烤的意思。不可寫作「灸」。
唐代宣宗時,崔鉉在朝中擔任要職,權勢極大。每次當他要做重要決策時,都會找鄭魯、楊紹復、段瓌、薛蒙一同商討,所以此四人在當時同樣也是聲名顯赫,握有權柄。於是有這樣的一段話流傳著:「炙手可熱,楊、鄭、段、薛;欲得命通,魯、紹、瓌、蒙。」這段話便是形容鄭魯等人的權勢如日中天,赤燄讓人覺得好像會燙手一樣,若是想順利推展政令,一定得先有他們的支持。「炙手可熱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,用來比喻地位尊貴,勢燄熾盛;亦用來比喻廣受歡迎,名聲極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