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味玩賞珍奇異品,因而喪失了原有的壯志。語出《書經.旅獒》。後來「玩物喪志」用來形容沉溺於某樣事物,因而荒廢了應做的事。
01.《書經.旅獒》:「玩人喪德,玩物喪志。」(源) 02.《朱子語類.卷九五.程子之書一》:「明道以上蔡記誦為玩物喪志,蓋為其意不是理會道理,只是誇多鬥靡為能。」 03.《宋史.卷四二八.道學列傳二.李侗》:「讀書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,而即吾身以求之,則凡聖賢所至而吾所未至者,皆可勉而進矣。若直求之文字,以資誦說,其不為玩物喪志者幾希。」 04.明.趙釴《鷃林子》卷三:「讀書貴神解。……故謝顯道誦史不遺一字,程子以為玩物喪志。」 05.清.昭槤《嘯亭續錄.卷三.李御史》:「上於上元夜賜諸王公大臣觀火戲,公嘗諫阻之,以為玩物喪志。」 06.《清史稿.卷三○六.李慎修列傳》:「上元夜,賜諸王大臣觀煙火,慎修上疏諫,以為玩物喪志。」
形容沉溺於某樣事物,因而荒廢了應做的事。貶義。
反義:刻苦自勵、篤志力行
參考詞語:「玩物溺志」
西周時,武王姬發遵其父文王之遺志,即位的第二年起兵滅商紂,取得了天下,建立周王朝。從此武王威名遠播,中原地區外的部族首領,常進貢奇珍異物。有一次,西戎進貢了一種特有的獒犬,武王因仍陶醉於滅紂的戰功中,所以放縱自己,耽於逸樂,整天與獒犬遊獵嬉戲,荒廢了朝政。朝中大臣召公見此情況,便作〈旅獒〉一文勸諫武王,其中有兩句話說:「一味把人當成玩弄的對象,那是喪失做人的道德;一味玩賞器物,將喪失原有的雄心壯志。」武王於是從善如流,收斂心性,重新回到政務上,專心於國事。後來「玩物喪志 」被用來形容沉溺於某樣的事物,因而荒廢了應做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