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木的根株盤曲、節目交錯。比喻事情複雜,不易分解。#語出晉.袁宏《後漢紀》卷一六。
01.晉.袁宏《後漢紀》卷一六:「俄而詡遷朝歌長,時朝歌多盜賊,連年不解,親舊皆勞弔之,曰:『得朝歌何哀也!』詡笑曰:『難者不避,易者必從,臣之節也。不遇盤根錯節,無以別堅利,此乃吾立功之秋,怪吾子以此相勞也。』」(源) 02.南朝陳.沈炯〈太極殿銘〉:「既而新亭前江,有流查甚壯,盤根錯節,枝葉蔥蒨,津人以聞,正堪時用。」 03.宋.陳亮〈三部樂.入腳西風〉詞:「從來別真共假,任盤根錯節,更饒倉卒。」 04.宋.徐鉉〈楞嚴院新作經堂記〉:「乘軺建節,將命四方,盤根錯節,所至皆治。」 05.清.李漁〈送別駕許公漢昭擢郡司馬序〉:「公具盤根錯節之才,排難解紛之力,臨政有先幾,入手無難事,蓋能臣也。」
樹根盤屈,枝節交錯。&比喻事情複雜,不易分解。
反義:井然有序
參考詞語:「根盤節錯、槃根錯節、蟠根錯節、錯節盤根」
「盤根錯節」的原義是樹根盤屈,枝節交錯;也可用來比喻事情複雜,不易分解。東漢虞詡因曾得罪大將軍鄧隲,鄧隲一直等待時機想要報復。不久朝歌一帶發生暴亂,鄧隲故意陷害虞詡,讓他被派到朝歌當縣長。虞詡的親友都來慰問他,虞詡反而笑著說:「有操守的臣子,遇到難辦的事不會逃避;就像砍樹時,如果沒有遇到長得盤根錯節的樹木,又怎能顯出斧頭的鋒利呢?這正是我立功的好時機,我很奇怪諸位因此來慰問我。」果然虞詡上任後,一舉平定了朝歌的動亂。後來「盤根錯節」演變為成語,就用來比喻事情複雜,不易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