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
足。《集韻.平聲.虞韻》:「跗,足也。或作胕。」
指皮膚。同「膚」。《戰國策.楚策四》:「蹄申膝折,尾湛胕潰。」
形
浮腫。《集韻.平聲.虞韻》:「胕,腫也。」《山海經.西山經》:「有草焉,其名曰黃雚,其狀如樗,其葉如麻,白華而赤實,其狀如赭,浴之已疥,又可以已胕。」晉.郭璞.注:「治胕腫也;音符。」《黃帝內經素問.卷二○.五常政大論》:「寒熱胕腫。」唐.王冰.注:「胕腫謂腫滿,按之不起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