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「自暴自棄」。見「自暴自棄」條。01.《朱子語類.卷一○四.自論為學工夫》:「凡為血氣所移者、皆是自棄自暴之人耳。」
參考詞語:「自暴自棄」
此處所列為「自暴自棄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孟子、名軻、字子輿、戰國時鄒人、受學於子思弟子。提倡王道、重仁義、輕功利、創性善之說、後世尊稱為「亞聖」。 著有《孟子》七篇、由弟子輯錄而成、共十四卷、與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合稱「四書」。在〈離婁〉章中、孟子提到言行背棄仁義的人、就是自己害自己。孟子說:「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談論仁義道理、不值得和自我放棄的人一起共事。說話違背禮義的人、是在蹧蹋自己。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愛、行事以義為準則、那就是自己放棄自己。仁、就像是一間很安全的房子;義、好比是正大的道路。拋棄安全的房子不住、捨棄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、真是可悲啊!」後來「自暴自棄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指自甘墮落、不求上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