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
搖動、擺動。唐.駱賓王〈櫂歌行〉:「鏡花搖芰日,衣麝入荷風。葉密舟難蕩,蓮疏浦易空。」宋.姜夔〈揚州慢.淮左名都〉詞:「二十四橋仍在,波心蕩、冷月無聲。」《說岳全傳》第四九回:「正在觀看,忽見水面上一隻小船,使著雙槳,望著岸邊蕩來。」
動亂、擾亂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是故權利不能傾也,群眾不能移也,天下不能蕩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孟冬紀.孟冬》:「無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,必功致,為上物。」《太平廣記.卷三六一.素娥》引《甘澤謠》:「某非他怪,乃花月之妖。上帝遣求,亦以多言蕩公之心,將興李氏。」
碰觸、衝撞。唐.柳宗元〈三戒.黔之驢〉:「虎大駭遠遁,……稍近益狎,蕩倚衝冒,驢不勝怒,蹄之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一○七回:「楊志等遵令。擂鼓三通,眾將上前,蕩開賊將西方門旗,殺將入去。」《型世言》第二五回:「那女子早被箱子一蕩,也滾落水,狠扯箱子。」
清空、去除。《魏書.卷二四.列傳.崔玄伯》:「譬琴瑟不調,必改而更張;法度不平,亦須蕩而更制。」唐.杜甫〈白鳧行〉:「故畦遺穗已蕩盡,天寒歲暮波濤中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六九回:「行者笑道:『賢弟不知!此藥利痰順氣,蕩肚中凝滯之寒熱。』」
毀壞、敗壞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夫周,高山、廣川、大藪也,故能生是良材,而幽王蕩以為魁陵、糞土、溝瀆,其有悛乎?」唐.吳融〈沃焦山賦〉:「若然者,不惟九土潰而全墮,抑亦三光蕩而崩離。」《遼史.卷三四.兵衛志上》:「沿途民居、園囿、桑柘,必夷伐焚蕩。」
閒逛。《西遊記》第六回:「他因沒事幹管理,東遊西蕩。朕又恐別生事端,著他代管蟠桃園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三九.汪大尹火焚寶蓮寺》:「一路胡思亂想,行一步,懶一步,慢騰騰的蕩至寺中。」
形
放縱不受拘束。如:「放蕩」、「浪蕩子」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蕩。」《列子.楊朱》:「恣耳目之所娛,窮意慮之所為,熙熙然以至於死,此天民之逸蕩者也。」
廣大無邊際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為之歌豳,曰:『美哉!蕩哉!樂而不淫,其周公之東乎?』」晉.陸雲〈愁霖賦〉:「高岸渙其無崖兮,平原蕩而為淵。」唐.李絳〈兵部尚書王紹神道碑〉:「聖運啟兮大人造,王氣蕩兮英風掃。」
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