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。通「祈」。[例]蘄生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動
祈求。通「祈」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「蘄」字.清.段玉裁.注:「古鐘鼎款識多借為祈字。」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不蘄畜乎樊中,神雖王,不善也。」晉.郭象.注:「蘄,求也。」唐.韓愈〈答李翊書〉:「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,則無望其速成,無誘於勢利。」
名
姓。如漢代有蘄良。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