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指年輕人精力正當旺盛,易於衝動。語出《論語.季氏》。或單指年輕力壯。
01.《論語.季氏》:「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(源) 02.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數年之後,諸侯之王大抵皆冠,血氣方剛,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。」 03.《太平廣記.卷二七三.周皓》引《酉陽雜俎》:「皓時血氣方剛,且恃其力,顧從者不相敵,因前讓其怙勢,攘臂格之。」 04.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二回:「吾聞泠苞、鄧賢乃蜀中名將,血氣方剛。恐老將軍近他不得,豈不誤了主公大事?」 05.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六○回:「公子楊干,乃悼公之同母弟,年方一十九歲,新拜中軍戎御之職,血氣方剛,未經戰陣。」 06.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三:「朕起兵後,年二十七八,血氣方剛,軍士日眾。」 07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二回:「血氣方剛莫恃強,精神惟恐暗消亡;再兼殘忍傷生類,總有盧醫少藥方。」
泛指年輕人精力正當旺盛,易於衝動。&指年輕力壯。
反義:老成持重
參考詞語:「方剛血氣、氣血方剛、血氣方壯、血氣方盛」
《論語》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,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弟子、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。典源收錄的,主要是論述修養心性的方法。孔子認為君子有三件事要戒慎:年輕時,身體還在發育,血氣不足,要戒女色;壯年時期,血氣旺盛,容易衝動,所以要戒好勇鬥狠;到了老年,血氣已衰退,身體狀況大不如前,要戒貪得無饜。「血氣方剛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用於泛指年輕人精力正當旺盛,易於衝動;後亦用於單指年輕力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