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道的人容貌莊嚴肅穆。形容外表莊重嚴肅的樣子。語本敦煌變文《維摩詰經講經文》。 △「一本正經」
01.清.龔煒《巢林筆談.卷六.謁敬亭先生》:「先生道貌岸然,接對謙和,予拜呈考妣行實,陳求誌之意,先生遜謝而後許。」 02.清.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卷下:「翌日,陳妻尚未歸,正切狐疑,忽有醫者自來,道貌岸然,班白老叟,舉室驚惶,不知所自。」 03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○四回:「(承暉)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,不敢造次,所以只打聽忌吃甚麼,預備打聽明白,好拿忌吃的東西給苟才吃,好送他的老命。」
形容外表莊重嚴肅的樣子。
近義:一本正經
反義:嘻皮笑臉
參考詞語:「岸然道貌、道貌凜然」
岸,音ㄢˋ。高傲、莊嚴的樣子。不可寫作「暗」。 「道貌岸然」及「一本正經」都有神態莊嚴的意思。
「道貌岸然」側重於莊重高尚;「一本正經」側重於嚴肅認真。 |
道貌岸然 一本正經 ○ ㄨ 在大殿裡,眾信徒莫不∼,靜聽上人開示。 ㄨ ○ 看他說得∼的樣子,不像是開玩笑。
「道貌岸然」原作「道貌凜然」。「變文」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,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,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、歷史故事為主。《維摩詰經講經文》是根據《維摩詰經》的故事,敷演而成,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,然後邊講邊唱,有時幾十字的經文,可以鋪陳為數千字。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,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,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,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。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,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,胸懷坦蕩,心地光明,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,近觀有如龍來洞口,光彩射人。後來「道貌岸然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除本義外,也作諷刺用法,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,心中其實不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