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一丘之貉

ㄧ ㄑㄧㄡ ㄓ ㄏㄜˊ
  1. 同一山丘上的貉。比喻行徑一樣低劣的同類
    [例]他們根本是一丘之貉,狼狽為奸,令人厭惡。

一丘之貉

ㄧ ㄑㄧㄡ ㄓ ㄏㄜˊ
  1. 同一山丘上的貉。比喻彼此同樣低劣,並無差異。《漢書.卷六六.楊敞傳》:「若秦時但任小臣,誅殺忠良,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,即至今耳,古與今如一丘之貉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七.細柳》:「黑心符出,蘆花變生,古與今如一丘之貉,良可哀也!」

一丘之貉

ㄧ ㄑㄧㄡ ㄓ ㄏㄜˊ (變) ㄧˋ ㄑㄧㄡ ㄓ ㄏㄜˊ

貉,音ㄏㄜˊ,一種形似狐狸野獸。「一丘之貉」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。比喻彼此同樣低劣,並無差異。語出《漢書.卷六六.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.楊敞》。

用法

比喻彼此同樣低劣,並無差異。貶義。

用在「勾結作惡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在我看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,無一例外。
  2. 梁山泊好漢在官府來看,都是一丘之貉。
  3. 管他什麼幫派,在我看來都是一丘之貉。
  4. 這伙壞蛋都是一丘之貉,沒有什麼差別啦!
  5. 你不用再狡辯了,你和盜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。
  6. 他倆一個馬屁精,一個笑面虎,都是一丘之貉。
  7. 何須多費脣舌解釋擺明的,你們就是一丘之貉。
  8. 這群人不是搶就是騙,都是一丘之貉,實在沒出息。
  9. 這些一丘之貉的作為,完全是豹子野心,貪婪凶殘無比
  10. 審理這件案子的官員雖然手段不同,但都是一丘之貉,每個都貪贓枉法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貉一丘、一邱貉

典故說明

據《漢書.卷六六.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.楊敞》載,漢朝時的楊惲(ㄩㄣˋ),父親楊敞是昭帝時的丞相,他自己能力又強,所以年輕時就在朝廷裡擔任要職,聲名顯赫。因少年得志,所以不覺中顯露驕傲的態度,常常得罪別人,其中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。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,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,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。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: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,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(ㄔㄢˊ ㄩˊ)被人殺害的消息。楊惲聽了之後,就發表議論說:「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,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,卻不知採用,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。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,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,結果遭到亡國噩運。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,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!從古到今的國君喜愛聽信小人的話,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(ㄏㄜˊ,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)一樣,沒有什麼差別。」楊惲如此借古諷今,實在是太猖狂無禮了!宣帝聽了很生氣,就將楊惲免職。後來「一丘之貉」由此演變而來,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,並無差異。

書證

  1. 《漢書.卷六六.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.楊敞》:「秦時但任小臣,誅殺忠良,竟以滅亡。令親任大臣,即至今耳。古與今如一丘之貉。」(源)
  2. 清.吳偉業〈偶成〉詩其五:「韓非傳同老子,蘇侯坐配唐堯。今古一丘之貉,不知誰鳳誰梟。」
  3. 《聊齋志異.卷七.細柳》:「黑心符出,蘆花變生,古與今如一丘之貉,良可哀也!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一丘之貉」

有提到「一丘之貉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