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一目十行

ㄧ ㄇㄨˋ ㄕˊ ㄏㄤˊ
  1. 形容人閱讀的速度很快。
    [例]小華學過速讀,所以看書可以一目十行。

一目十行

ㄧ ㄇㄨˋ ㄕˊ ㄏㄤˊ
  1. 語本《北齊書.卷一一.文襄六王傳.河南王孝瑜傳》:「謹慎寬厚,兼愛文學,讀書敏速,十行俱下,覆棋不失一道。」比喻閱讀迅速。《紅樓夢》第二三回:「你說你會過目成誦,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?」也作「目下十行」。

一目十行

ㄧ ㄇㄨˋ ㄕˊ ㄏㄤˊ (變) ㄧˊ ㄇㄨˋ ㄕˊ ㄏㄤˊ

一次可同時閱讀十行文字。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。語或本漢.孔融〈汝潁優劣論〉。

用法

形容閱讀速度很快。

用在「閱讀迅速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聽說學過速讀的人,看書可以一目十行。
  2. 有些文稿,我可以一目十行,但有些則是需要字字精讀
  3. 總編輯好像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似的,一下子就把稿子看完了。
  4. 速讀就是在訓練一目十行的能力,可以讓你很快就看完一本書。
  5. 電視字幕閃得這麼快,除非我能一目十行,否則怎能看得清楚?
  6. 別以為他可以一目十行,他只是先把公事作一個粗略的分類罷了,並未細看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十行俱下、五行俱下、五行並下、一目數行、一目五行、十行一目、七行俱下、目下十行、數行並下

典故說明

一般人用眼睛看書,一次只能看一行,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,所以可用「一目多行」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。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〈汝穎優劣論〉。這一篇〈汝潁優劣論〉,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。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:戴子高頡頏天子,許子伯嚎哭時事,許掾興水利助鄉里,張元伯鬼魂通靈,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,李洪代弟赴死,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,袁著上書進諫。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,在孔融看來,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,因此寫下這篇文章,以舉證事例的方式,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。原文中就見到了「五行俱下」的用法。另外在《梁書.簡文帝本紀》、《齊書.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》則有讀書「十行俱下」的說法,文獻上也見有「七行俱下」、「數行並下」等用法。後來以「一目十行」最為常用,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。

書證

  1. 宋.劉克莊〈雜記六言〉詩五首之二:「五更三點待漏,一目十行讀書。」
  2. 《喻世明言.卷三一.鬧陰司司馬貌斷獄》:「資性聰明,一目十行俱下。」
  3.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八回:「那先生是位老儒,見他一目十行,到口成誦,到十一二歲,便把經書念完,大是穎悟,便叫他隨了哥哥,聽著講書。」
  4. 《紅樓夢》第二三回:「林黛玉笑道:『你說你會過目成誦,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麼?』」
  5. 《蕩寇志》第三三回:「原來溶夫姓徐名和,自幼穎悟異常,一目十行,到十五六歲時,就博古通今,凡一切天文地理,禮樂術數之書,無不精究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一目十行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