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縷」猶「一髮」。「一縷千鈞」猶「千鈞一髮」。見「千鈞一髮」條。01.唐.錢珝〈為集賢崔相公讓大學士第三表〉:「臣叨膺殊渥、特越常倫、一縷千鈞、非能比重;累棋加卵、何足為危?」
參考詞語:「千鈞一髮」
此處所列為「千鈞一髮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「千鈞一髮」原作「髮引千鈞」。典源本於《列子.仲尼》。中山公子牟、是魏國公室的公子、愛好與賢人交遊、不管國事、他很推崇趙國人公孫龍的學說。樂正子輿知道後、對著公子牟嘲笑公孫龍說:「公孫龍言辭荒誕、善於詭辯、像他說的髮引千鈞、白馬非馬等言論、根本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謬論!」公子牟聽了反駁樂正子輿說:「智者的話、本來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、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、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就拿『髮引千鈞』來說、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繫著千鈞重物、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。』」以一根細髮絲、拉引千鈞之重物、在一般人的看法、本來就是隨時會斷、《列子》此處所說的「髮引千鈞、勢至等」是一種邏輯推論、並不影響「髮引千鈞」代表危險狀況的原義、所以在《漢書.卷五一.賈鄒枚路傳.枚乘》裡、「夫以一縷之任、係千鈞之重」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:拿一根細線繫著千鈞的重物;另外在唐.韓愈〈與孟尚書書〉中、「其危如一髮引千鈞」、這句話的意思是:情勢的危急、就像是在一根頭髮上、掛著千鈞重的東西一樣。這兩處的說法都是危險的意思後來「千鈞一髮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非常危險。「千鈞一髮」較早的書證如宋.李曾伯〈水龍吟.吾皇神武中興〉詞:「中流孤艇、千鈞一髮、老夫何有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