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三命令告誡。#語出《史記.卷六五.孫子吳起列傳.孫武》。 △「耳提面命」
01.《孔叢子.問軍禮》:「三令五申既畢,遂禱戰,祈克于上帝,然後即敵。」 02.漢.趙曄《吳越春秋.闔閭內傳》:「約束不明,申令不信,將之罪也。既以約束,三令五申,卒不卻行,士之過也。」 03.漢.張衡〈東京賦〉:「三令五申,示戮斬牲。」 04.《宋書.卷七二.文九王列傳.建平宣簡王宏》:「三令五申,以齊其心,使動止應規,進退中律。」 05.宋.許顗《彥周詩話》:「暗嗚叱吒,化為佛聲,三令五申,易為佛名。」 06.《三國演義》第八三回:「次日,陸遜升帳喚諸將曰:『吾欽承王命,總督諸軍,昨已三令五申,令汝等各處堅守;俱不遵吾令,何也?』」
再三命令告誡。
近義:耳提面命
反義:不言之教
參考詞語:「三申五令、五令三申」
申,音ㄕㄣ。陳述、說明的意思。不可寫作「伸」。 「三令五申」及「耳提面命」都有再三提醒的意思。
「三令五申」側重於命令、告誡;「耳提面命」側重於訓誡、教誨。 |
三令五申 耳提面命 ○ ㄨ 學校∼,不准學生抽菸。 ㄨ ○ 想當年離開家鄉時,父母曾∼,告誡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。
孫武是春秋著名的兵法家,本為齊國人,後來成為吳王闔閭的將軍,大敗楚國,威逼齊、晉,震驚諸侯。孫武著有兵法十三篇,主要內容為分析戰爭形勢,探討軍事作戰策略、方式。《孫子兵法》被後世尊為「兵經」。當時孫武帶著自己寫的兵法去見吳王闔閭,吳王看了以後,雖然覺得孫武寫得不錯,但仍有點不信任,便問孫武:「你的兵法我都看過了,可以試試指揮軍隊嗎?」孫武說:「當然可以。」吳王存心要給孫武出難題,又問:「那用婦女來試驗也可以嗎?」孫武也說可以。於是吳王召集了宮中的嬪妃宮女,一共一百八十名,讓孫武指揮她們。孫武先將她們分成兩隊,命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嬪妃做隊長,讓她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戟,然後發布命令,要她們依令而行。女兵們都說:「明白了。」孫武又抬出鈇鉞等刑具,設定刑罰,並再三向她們申戒,一定要澈底服從軍令。但是當孫武擊鼓發出號令,女兵們卻大笑起來,完全沒有依令行動。孫武就說:「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,這是將官的過失。」於是孫武再將剛才的命令詳細解說一次,接著又擊鼓發出號令。但是女兵仍然大笑,沒有依令行動。孫武便說:「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,是將官的過失;既然命令已經解釋清楚,卻仍不肯聽令,這就是隊長和士兵們的錯了。」於是孫武命令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。吳王本來只是好玩,沒想到孫武竟然真的要斬他的愛姬,嚇得連忙下令阻止,說:「我剛才只是想試試先生的能力,現在我已經知道先生真的很會帶兵,就請先生不要將我的愛姬斬首吧!」孫武卻回答:「我既然已經受命為將領,將領身在軍隊中,就無法完全聽從國君的命令。」仍舊斬了兩個隊長,以收儆戒之效。之後女兵們便完全聽從孫武的命令,不敢再當成兒戲了。「三令五申」是再三的命令告誡的意思,應是當時練兵常用術語,為後人所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