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三寸之舌

ㄙㄢ ㄘㄨㄣˋ ㄓ ㄕㄜˊ
  1. 形容能言善道,長於言辭的口才。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:「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彊於百萬之師。」漢.揚雄〈解嘲〉:「掉三寸之舌,建不拔之策。」也作「三寸不爛之舌」、「三寸舌」。

三寸之舌

ㄙㄢ ㄘㄨㄣˋ ㄓ ㄕㄜˊ

猶「三寸不爛之舌」。見「三寸不爛之舌」條。01.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:「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彊於百萬之師。」(源)02.《隋唐演義》第四一回:「全憑弟三寸之舌,用一夕話,務要說他來同事,方見平昔間交情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三寸不爛之舌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三寸不爛之舌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舌頭說話的主要器官,長約三寸,古人多用「三寸舌」或「三寸之舌」來表示口才。例如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載,戰國時,秦國攻打趙國,首都邯鄲被圍,情況相當危急。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,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。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,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,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,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,平原君姑且接納了他。到了楚國,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。毛遂仗劍向前,向楚王分析情勢,義正辭嚴,氣勢凌人,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。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,讚賞毛遂說:「毛先生一到楚國,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,比九鼎大呂還要有分量。毛先生三寸的舌頭,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。」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。另外如《史記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,內容則是表述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張良,在協助劉邦平定天下後,動了歸隱的念頭。他推薦蕭何擔任丞相,並向劉邦表達自己憑著「三寸舌」成為皇帝的軍師,位極人臣,已達到一般人最想要的目標了,於願足矣!所以希望能辭去職務,隱居修道。

書證

  1. 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:「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彊於百萬之師。」(源)
  2. 《隋唐演義》第四一回:「全憑弟三寸之舌,用一夕話,務要說他來同事,方見平昔間交情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三寸之舌」

有提到「三寸之舌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