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、無法得知意旨為何。語出三國蜀.諸葛亮〈出師表〉。 △「語無倫次」
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、無法得知意旨為何。
用在「言語含混」的表述上。
反義:言簡意賅
「不知所云」及「語無倫次」都有說話讓人無法了解的意思。 「不知所云」側重於內容空洞或表達不清;「語無倫次」側重於沒有條理、次序紊亂。
不知所云 語無倫次 |
○ ☓ 這篇文章的章法缺乏邏輯、看了幾次、仍是∼。 |
☓ ○ 他顛三倒四、∼地回答、我們都聽得不耐煩了。 |
「不知所云」就是不知道在說些什麼、本來是自謙講得很雜亂、缺乏條理、後來多用於貶意、形容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。諸葛亮(西元181∼234)字孔明、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。避亂荊州、劉備三訪其廬乃出。為人足智多謀、忠心耿耿。曾敗曹操於赤壁、佐定益州、使蜀與魏、吳成鼎足之勢。劉備歿、輔助後主劉禪、封武鄉侯。志在攻魏以復中原、乃東和孫權、南平孟獲、與魏長期爭戰、後鞠躬盡瘁、卒於軍中、諡號忠武。諸葛亮出師討伐魏前、曾撰寫〈出師表〉給後主劉禪、勸誡他要親近賢人、遠離小人、並且惕勵自省。文末諸葛亮寫道︰「今當遠離、臨表涕泣、不知所云。」意思就是我諸葛亮將要出征、心情激動、一時之間涕淚直流、不知道該說什麼了、而在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中、此處則作「不知所言」。後來「不知所云」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、無法得知意旨為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