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態炎涼
ㄕˋ ㄊㄞˋ ㄧㄢˊ ㄌㄧㄤˊ
「世態」、指世俗情態。語出唐.呂從慶〈偶興〉詩。「炎涼」、即冷暖。語出唐.白居易〈和答詩十首.和松樹〉。「世態炎涼」比喻世俗情態反覆無常。
用法
比喻世俗情態反覆無常。
用在「人情反覆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如今我嘗盡世態炎涼、將一切都看淡了。
- 世態本炎涼、人情薄如紙、我如今是看透了。
- 這幾年、我歷盡了艱辛、也嘗盡了世態炎涼的滋味。
- 你別再怪那些朋友了、世態炎涼、自古如此、不足為奇。
- 作者若沒看盡世態炎涼、人情冷熱、怎能有如此深刻的人性描述?
- 他得意時、門庭若市;失意時、門可羅雀。這正是世態炎涼的最好寫照。
辨識
近義:人情冷暖、世風澆薄
反義:患難與共
參考詞語:「炎涼世態、世俗炎涼」
典故說明
「世態炎涼」係由「世態」及「炎涼」二語組合而成。
「世態」是出自唐.呂從慶〈偶興〉詩。呂從慶是唐汴州大梁人、字世膺、號豐溪漁叟。在他這首〈偶興〉詩中、「吾亦陶彭澤、從來懶折腰」。他自比為陶淵明、從不願為五斗米折腰。閒時焚香、飲酒、是如此瀟灑自然、無欲自得。世俗情態像雲一樣變幻多端、人情也像雪一樣容易消失不見、還不如與猿、鶴為伴、隱居不仕、逍遙自在。
「炎涼」則是出自唐.白居易〈和答詩十首.和松樹〉。本來「炎涼」一詞早在南朝齊.謝朓〈同羇夜集〉詩中就已出現:「積念隔炎涼、驤言始今夕。已對濁尊酒、復此故鄉客。」不過此詩中的「炎涼」是指夏秋、「隔炎涼」是指隔了一年、而在白居易的這首詩中、「炎涼」是指冷暖、比喻小人的態度就像季節的轉變一樣、忽冷忽熱、反覆無常、才是後來「世態炎涼」的意思。
「世態炎涼」這個成語就是用來比喻世俗情態反覆無常。
書證
- 宋.文天祥〈杜架閣〉詩:「昔趨魏公子、今事霍將軍、世態炎涼甚、交情貴賤分。」
- 元.無名氏《凍蘇秦》第四折:「暢道威震諸侯、腰懸六印、也索把世態炎涼、心中暗忖。」
- 明.俞弁《逸老堂詩話》卷上:「大干山、小干山、兩山突兀湖中間。世態炎涼說不盡、叉手干人千萬難。」
- 《醒世恆言.卷二○.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世態炎涼、自來如此、不足為異。」
- 《隋唐演義》第一四回:「昔年也不干你丈夫事。我囊橐空虛、使你丈夫下眼相看、世態炎涼、古今如此。只是你那一針一線之恩、到今銘刻於心。」
- 《鏡花緣》第八五回:「這句『錢多處前、錢少居後』、令人聽了、想起世態炎涼、能無慨歎!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