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文化未開,不懂禮儀,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人,內心卻像野獸一般。語出《漢書.卷九四.匈奴傳下》。後用「人面獸心」形容人凶狠殘暴,如野獸一般。 △「衣冠禽獸」
01.《漢書.卷九四.匈奴傳下》:「贊曰:『……夷狄人貪而好利,被髮左衽,人面獸心,其與中國殊章服,異習俗,飲食不同,言語不通,辟居北垂寒露之野,逐草隨畜,射獵為生,隔以山谷,雍以沙幕,天地所以絕外內也。』」(源) 02.《晉書.卷七八.孔愉列傳》:「又觀頃日降附之徒,皆人面獸心,貪而無親,難以義感。」 03.唐.吳兢《貞觀政要.卷四.規諫太子》:「又突厥達哥支等,咸是人面獸心,豈得以禮義期,不可以仁信待。」 04.《朱子語類.卷一三三.本朝七.夷狄》:「女真人面獸心,貪婪如豺狼,安可與之共事?」 05.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六回:「你當他做了官,就換了人;其實這裡頭的人,人面獸心的多得很哩!」 06.清.龔煒《巢林筆談.卷一.施世綸貌醜》:「公以某貌醜耶?人面獸心,可惡耳。若某,則獸面人心,何害焉!」
形容人凶狠殘暴,如野獸一般。貶義。
參考詞語:「獸心人面」
「人面獸心」及「衣冠禽獸」都有外貌似人,內在似獸的意思。
「人面獸心」側重於描寫人性凶殘、心腸歹毒;「衣冠禽獸」側重於描寫行為卑劣、凶狠的人。 |
人面獸心 衣冠禽獸 ○ ㄨ 這種∼的人,有什麼壞事幹不出來? ㄨ ○ 他看來相貌堂堂,竟會做出如此敗壞倫常的事,簡直是∼。
「人面獸心」本來是用來形容匈奴文化未開,不懂禮儀。匈奴是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,漢時為了匈奴這個外患,國力造成不少損失,在《漢書.匈奴傳》中,班固寫出對匈奴的鄙視:「夷狄之人貪而好利,被髮左衽,人面獸心。」他認為匈奴是沒有開化的民族,不懂禮儀。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人,內心卻如野獸一般。後來「人面獸心」被用來形容人凶狠殘暴,如野獸一般。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六回:「你當他做了官,就換了人;其實這裡頭的人,人面獸心的多得很哩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