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戚與共
ㄒㄧㄡ ㄑㄧ ㄩˇ ㄍㄨㄥˋ
彼此關係密切、憂愁喜樂、禍害幸福都關聯在一起。形容彼此同甘共苦。語本《國語.周語下》。
△「休戚相關」
用法
形容彼此同甘共苦。
用在「禍福相依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夫妻本就是休戚與共、有福同享、有難也要同當。
- 如今大家就像在一艘船上、生死存亡、休戚與共、還分什麼彼此?
- 公司遇到經營的困難、更須靠全體員工休戚與共、才能度過難關。
- 公司發展和我們休戚與共、大家一定要群策群力、共創更佳的業績。
- 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是相連的、所以全國人民應該休戚與共、同舟共濟。
- 我們一路從創業攜手至今、既是休戚與共的夥伴、也是生死之交的好友。
辨識
近義:休戚相關、息息相關、脣齒相依、禍福與共
反義:渺不相涉、漠不相關
參考詞語:「休戚共之、同休等戚、休慼是同」
休、音ㄒ|ㄡ、喜樂的意思。不可寫作「修」。
典故說明
《國語.周語下》曾提到一段故事: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、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、而避難到周王室、擔任單襄公的家臣。他當時雖然年紀輕、但卻為人忠厚、做事合於義理、即使遠走他鄉、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。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、總是跟著感到悲傷;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、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。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、前途光明無限、因此在病重的時候、叮嚀兒子單頃公說:「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、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、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、不忘其本、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。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、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、繼承王位、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。」後來、晉國發生叛亂、厲公被殺、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、即位為晉悼公。後來「休戚與共」這句成語、當就從這裡的原文「為晉休戚、不背本也」演變而出、形容彼此同甘共苦。
書證
- 明.任袁萃〈上首輔書〉:「今公卿輔弼之臣、受主上之祿不為不厚、擔主上之爵不為不高、蒙主上之恩遇、不為不渥。休戚與共、繩糾是資。」
- 《明史.卷二八○.瞿式耜列傳》:「式耜身在外、政有闕、必疏諫、嘗曰:『臣與主上患難相隨、休戚與共、不同他臣。一切大政、自得與聞。』王為褒納。」
- 明.沈守正〈與柴延喜書〉:「奉世來遊講下、便有休戚與共之誼、縱竭躬碎心、以謀其不逮。」
- 清.張烈《讀易日鈔.卷四.蹇卦》:「柔順中正、有精忠盡節之心也。正應在上、方陷險中、君臣之義、休戚與共、故涉危冒險、蹇而又蹇、以求濟之、而非以其身之故也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