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依本畫葫蘆

ㄧ ㄅㄣˇ ㄏㄨㄚˋ ㄏㄨˊ ㄌㄨˊ
  1. 比喻一味模仿,毫無創見參見依樣畫葫蘆」條。元.王伯成《貶夜郎》第二折:「怕我連真帶草,一剷數黑論黃,寫倣描朱,從頭至尾,依本畫葫蘆。」

依本畫葫蘆

ㄧ ㄅㄣˇ ㄏㄨㄚˋ ㄏㄨˊ ㄌㄨˊ

猶「依樣畫葫蘆」。見「依樣畫葫蘆」條。01.宋.朱熹《朱子語類.卷四二.論語.顏淵篇下》:「仲弓卻只是據見成本子做,只是依本畫葫蘆,都不問著那前一截了。」02.元.王伯成《貶夜郎》第二折:「怕我連真帶草,一剷數黑論黃,寫倣描朱,從頭至尾,依本畫葫蘆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依樣畫葫蘆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依樣畫葫蘆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宋臣陶穀博學多識、文筆很好,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,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,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,往往文筆不如他,名譽聲望也都在他之下。他心裡很不平,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,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,為國家盡心盡力,應當升職。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,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,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,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,哪裡需要盡什麼力?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,自嘲只能「依樣畫葫蘆」,不能有所作為。後來「依樣畫葫蘆」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,毫無創見

書證

  1. 宋.朱熹《朱子語類.卷四二.論語.顏淵篇下》:「仲弓卻只是據見成本子做,只是依本畫葫蘆,都不問著那前一截了。」
  2. 元.王伯成《貶夜郎》第二折:「怕我連真帶草,一剷數黑論黃,寫倣描朱,從頭至尾,依本畫葫蘆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依本畫葫蘆」

有提到「依本畫葫蘆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