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徒具虛名而無益於實際。參見「畫餅充饑」條。元.關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三折:「到三更四更,便似止渴思梅,充饑畫餅。」亦喻為聊以空想,安慰自己。元.劉時中〈端正好.生靈套〉:「無實惠盡是虛椿,充饑畫餅誠堪笑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