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「一籌莫展」。見「一籌莫展」條。01.元.朱凱《昊天塔》第二折:「覷敵軍似耍、耍、萬騎交馳、兩軍相見、喒手裡半籌不納。」02.元.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一折:「往常時、我習武藝學兵法、到如今半籌也不納。」
參考詞語:「一籌莫展」
此處所列為「一籌莫展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「一籌莫展」原作「一籌不吐」。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、孝宗乾道年間進士、官至兵部尚書。寧宗即位時、下詔徵求直言、蔡幼學即上奏、提到為君之道有三:事親、任賢、寬民、其中任賢是很重要的、他說到「前些年、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、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、反而被認為是製造事端、而不敢有所動作。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應效忠、但卻因忠言直諫違逆皇上、而遭到遺棄。情勢演變到最後、皇上於是變得毫無作為、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、卻也不見有人提供一點計策」。後來「一籌莫展」這句成語、就從《宋史.卷四三四.儒林列傳.蔡幼學》文中的「一籌不吐」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毫無辦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