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即景生情

ㄐㄧˊ ㄐㄧㄥˇ ㄕㄥ ㄑㄧㄥˊ
  1. 由眼前的景象而引發某種情緒或感想。清.李漁《閒情偶寄.卷一.詞曲部.詞采》:「善詠物者,妙在即景生情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六回:「這天晚上,高升正在艙內,替總爺打菸。總爺同他閒談,問起:『莊大爺衙門裡有多少人?你從前跟誰的?他怎麼拿你薦給我呢?』高升見問,即景生情,便一一答道:『莊大老爺的人口,……。』」

即景生情

ㄐㄧˊ ㄐㄧㄥˇ ㄕㄥ ㄑㄧㄥˊ

猶「見景生情」。見「見景生情」(一)。01.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六回:「高升見問、即景生情、便一一答道:『莊大老爺的人口、……。』」02.清.王應奎《柳南隨筆》卷四:「當廷楨之賦詩也、已得首二句、而思不能屬、窘甚、忽聽御舟自鳴鐘、即景生情、而詩乃就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見景生情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見景生情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(一)元朝宮大用所作的《七里灘》一劇、內容是演東漢時隱居在七里灘的隱士嚴光、不肯應好友光武帝劉秀的邀請出仕的故事。第四折中、在劉秀熱切邀約之下、嚴光答應到京城和他見面結果受到熱情的接待。眼裡看到的是金碧輝煌的宮殿、吃的是山珍海味、但是嚴光依然不為所動、他還是想念七里灘那「水似藍、山如黛」的隱居生活、不由地「見景生情、睹物傷懷」、表示因為眼前所見的景象、而觸發了內心情感、引起感傷。後來「見景生情」被用來形容看到眼前的景象而觸發自己的情感。(二)元朝無名氏所作《翫江亭》一劇、是演鐵柺李岳度牛璘、趙江梅重回仙班的故事。第三折中、趙江梅上街找跟隨鐵枴李岳出家的丈夫牛璘、牛璘則從師父口中得知趙江梅這天會到街市上、當兩人在街市上相遇時、趙江梅質問牛璘為什麼要出家、勸他還俗。牛璘不肯、說他甘於住茅庵、每日暮禮晨參、翫水遊山的生活、並說:「青龍白虎請他到天上赴宴。」趙江梅聽了、覺得「這廝便見景生情信口謅」、意指牛璘只是隨機應變不加思索隨口亂說。後來「見景生情」被用來比喻隨機應變。

書證

  1. 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六回:「高升見問、即景生情、便一一答道:『莊大老爺的人口、……。』」
  2. 清.王應奎《柳南隨筆》卷四:「當廷楨之賦詩也、已得首二句、而思不能屬、窘甚、忽聽御舟自鳴鐘、即景生情、而詩乃就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即景生情」

有提到「即景生情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