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古香古色

ㄍㄨˇ ㄒㄧㄤ ㄍㄨˇ ㄙㄜˋ

即「古色古香」。見「古色古香」條。01.清.黃協塤《鋤經書舍零墨.卷三.提盤銘》:「以上梳頭提盤銘古香古色,溢於紙上,恐冬心、板橋不得擅美於前矣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古色古香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古色古香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趙希鵠,南宋理宗時人,生卒年不詳。所著《洞天清祿集》,是一本關於考察、鑒賞古文物的作品。依中國的傳統說法,文具也叫文房器物,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,有古琴、古硯、古鐘鼎彝器、怪石、筆、墨、紙、畫等,同時論述了鑒賞、收藏、裝裱等方面的經驗。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: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,沾染灰塵,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,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情調,具有獨特的氣味。如果是後人仿作的,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,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。後來「古色古香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、器物、建築、藝術品等。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有出現「古香」一詞,如北宋.米芾《畫史》:「開軸多有濕臭氣,檀犀同匣,共發古香。紙素既古,自有古香也。」此處指的是畫軸中的畫紙,因受濕氣影響,久而久之就散發出一種古香。南宋.陸游的〈小室〉詩:「窗几窮幽致,圖書發古香。」則是指書本發出古雅的幽香。所以「古香」在古代就已用來泛指各種書、畫所獨特散發出的一種古雅氣味。

書證

  1. 清.黃協塤《鋤經書舍零墨.卷三.提盤銘》:「以上梳頭提盤銘古香古色,溢於紙上,恐冬心、板橋不得擅美於前矣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古香古色」

有提到「古香古色」的條目